第(2/3)页 “尔等父辈先辈的确有过功业,这一点无人会反对,这也是尔等能锦衣玉食、饱读经书的原因,但时过境迁,现在已经非是夏商周时期了,过往的显赫终究已成过去。” “前朝的剑,尚且不能斩本朝的官,何况是前朝的功业?” “朝廷一向尊敬对华夏有过功绩之人,但那是对尔等父辈先辈的敬重,或许朝廷会选择余荫他们的部分后人,但这注定是少数。” “华夏悠悠数千年。” “漫长历史长河中,华夏出过太多能人志士,若全都予以余荫,恐怕没有那个朝代承受得住。” “而今天下百废待兴,你们饱有学识,若是投身朝廷,立下功业只是时间早晚,何愁不能延续家族荣光?又何以继续躺在先辈余荫下不知进取?” 何瑊面色铁青。 仕秦? 他在韩国可是公族大夫,仕秦却只能从斗食小吏做起,这让他如何甘心?又如何情愿?堂堂韩国大夫,去当秦国小吏,这传出去,他岂不沦为了天下笑柄? 何瑊冷哼一声,拂袖坐了下去。 他虽有心争辩,但这种事,在这种场合是不能争的,他不可能为此暴露自己曾为韩国大夫的事,因而虽心中万般不甘愤满,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其他人也知道这点,所以全都不再吭声。 这时。 外围有人替他们解了围。 一个儒生拿着大铁喇叭,高声道:“敢问秦博士,世人皆知,政治不二分,为何这次要政治分离?当年无论是西河之学,还是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时,政治可都没有分离过。” 秦落衡面无表情道: “因为当分。” “这次盛会确实旨在百家争鸣。” “但咸阳盛会跟百家争鸣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百家争鸣,争的是止乱的治国之政,当时天下乱作一团,互相攻伐,打的不可开交,所以百家的焦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平息天下争乱上。” “争的主要是政见!” “但秦不同。” “秦已实现六王毕,四海一,自然没必要再议治国之政。” “我知你们对此有不同意见。” “但百家争鸣后,百家之士陆续出仕,而在这长达两三百年的攻伐中,最终秦脱颖而出,横扫了六国,实现了天下一统,因而治国之政最优的无疑是法制。” “秦以法为要,一统了天下,这不容任何辩驳。” “也没什么好争辩的。” “因为在这数百年间,百家尽施其才其能,但最终也没能挡住大秦的步伐,让大秦以横推之势,扫平了天下。” “你们或有雄辩。” “但秦因法而强却是事实。” “事实永远大于雄辩,即便你口舌如黄、巧言善辩,也改变不了诸子百家中,只有法家促成了天下一统。” “也是目前唯一一家!”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治国之政没有争辩的必要,任何的争辩之言都是无稽之谈,完全是凭空臆想,不切实际。” “正是基于此。” “这次文明立治,议的是国家治理,而不是为政之道。” “大秦立国已有五年,在这五年的治理内,大秦无疑犯过很多的错,也走过很多弯路,而这其实是必然的,这些错误中,很多错其实都是可避免的,但又是难以避免的。” “何以?” “原因其实很简单。” “大秦是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国家。” “没有任何参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