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八章 劝战(二)-《大魏春》


    第(3/3)页

    昌义之心里忽的一突:莫不是……伏罗败了?

    但想想又不对?

    早间才有岭北的斥候来报,称胡骑浩浩荡荡,依渭水南岸向东而来。观其营旗,阵形,至少也在三万左近。

    而伏罗此次出兵才只三万,就算已与李承志接战,且已败了一场,折损也应不大。按理说,无法不到退兵的程度。

    但偏偏伏罗此次却是尽起大军而来?

    所以昌义之极为不解,方才才会再三追问麾下……

    正当他惊疑不定,于忠忽的起了身,朝着昌义之深深一揖:“于某有愧于都督,更有溃于陛下……”

    他口中的陛下,自然不是洛阳的幼帝,而是建康的萧衍……

    有愧……莫不是于忠在建康时瞒天昧地,撒了弥天大谎?

    眼前一晃,便见于忠已然起了身。往袖中一掏,拿出了厚厚的一摞信件。

    “还望都督见谅,并非于某有意欺瞒,实乃时局如疾旋踵,日异夜变。而只短短两月,就如天翻地覆……”

    接过信件,昌义之并未急着打开,而是双眼如电,似刀锋一般盯着于忠:“先不论之前如何,我就问眼下:西线如何?”

    即便三人已然商定,要予昌义之和盘托出,但话到嘴边,于忠依旧有些说不出口。

    委实是他在建康时,将话说的太满。可惜事与愿违,但仅仅月余,李承志直接狠狠的来了两巴掌,将他打的鼻血直流。

    “败就是败了,有何不可说?”

    伏罗很是光根,直言不讳道,“已至如此地步,我等自是不敢欺瞒昌县候:西线败了,清水皆破,元继已死,侯刚与元暇尽率万余儿郎,来助都督……”

    昌义之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助你大母?

    西线兵力五万余,除元继的两万多步卒,就你伏罗的三万精骑。如今连元继都已战死,为何你伏罗麾下兵力依旧?

    再者,清水破不破,和侯刚有何关系?

    如果他没记错,于忠提过:西线由元继为帅,亲自固守清水,元继之弟元暇固守秦安,侯刚居中策应……

    如此一来,岂不是清水城刚破,侯刚与元暇就弃了秦安?

    不然这二人何来的万余兵力?

    “某知都督已然认定,定是我慕容伏罗胆心如鼠,更或是居心不良,继而做壁上观,才至江阳王殒命。但都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伏罗振振词,眼中无半丝愧色,“不如,都督先将这些急一一阅之,再骂伏罗也不迟?”

    沉默了许久,似是从牙缝里迸出来一般,昌义之重重的吐了一个字:“好!”

    于忠怅然一叹,将信封一一拆开,摆在昌义之面前:

    “此为第一封,由沃野副将陆延予冬月初十送来,称已与杜仑部大人窦领商定,予年节之前起事……”

    此事元怀和于忠在建康之时,着重予皇帝提过,称陆延与窦领里应外合,必会致六镇大乱。

    之后,柔然可汉丑奴就会遣派大军,击破六镇。

    到这一步,元魏朝廷哪还顾得了元怀,于忠等几个叛臣?

    必会急召大军赶赴六镇,到时吐谷浑与南梁就会趁元魏无瑕顾及,直取关中。

    这一计不可谓不毒,就如两把刀,一万刺在了元魏的脖子,一刀刺在了元魏的后背,必会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便是因这一计,又知伏连筹与丑奴皆已欣然应诺,答应元怀出兵,才促使梁帝萧衍答应了元怀和于忠,遣大军往关中分一柄羹……

    匆匆一扫,见并未有异,昌义之又转向第二封。

    “冬月下旬,朝廷出兵,拜李承志为帅。出兵次日,李承志不知所踪……予两旬后,突现沃野……”

    昌义之的双眼猛的一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