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沈公献计探虚实,尚王决意破庞岳-《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3/3)页

    紧接着,在城内的各领兵大将,如沈志祥、张应祥等人也纷纷赶了过来,要求出战,都被尚可喜一口回绝。众人无奈,只得任凭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一点点地错失。

    不过,随后形势的展似乎也映证了尚可喜的选择是对的。

    明军的营地共由十来个大小营盘组成,生营啸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而已。庞岳的反应似乎也很快,一边派出兵马警戒城池方向,一边调集人马包围了这个事营盘,将生营啸的乱兵彻底隔绝。折腾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平息了下来,全军崩溃的局面并未出现。

    当众人都在为这等良机错失而深感可惜的时候,尚可喜却是若无其事,嘴角还浮现出了一丝笑意,问道:“方才生营啸的是贼军的哪一部?”

    许尔显望了一下远处仍未熄灭的火光,答道:“好像是闯逆余部,也就是贼军所谓的忠贞营。”

    这个结果显然是在尚可喜的意料之中,他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

    天亮之后,明军营地里燃起的火已经完全熄了。负责瞭望的清兵通过千里镜看见,又有大批明军押着几十人出了营,大概是要处置昨晚闹营啸的相关人等。就在准备行刑的时候,一行人簇拥着一员明将赶到,与监刑的军官极力地说着什么。但似乎并没有说出个什么结果,那员明将拂袖而去,之后便是几十颗人头落了地。

    上午,尚可喜又接到禀报:一队明军传令兵出了营,往荆州北面而去。营地中,明军已开始拆除塔楼。

    正当尚可喜准备再派人仔细打探的时候,明军突然加强了警戒,几乎所有的骑兵都出动了,将清军的斥候远远地阻挡在外围。

    综合以上情况,尚可喜不难做出了判断,明军这是要撤退了。

    对明军而言,此时撤退也的确是最好的选择。打荆州久攻不下,后方粮道断绝,昨晚还险些因营啸而造成全军崩溃,今日军中似乎也出现了裂痕。再待在原地,那便是与等死无异了。换成任何一个明智的统帅,恐怕都不得不做出撤军的决定。

    理虽是这么个理,但尚可喜却是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至于究竟是哪里不对,他也说不上来。仔细地把这几天生的事情以及获悉的情报回忆、梳理了一遍之后,并未现异常。或许,最大的潜在威胁便是庞岳在失败前的最后一搏。此人一向喜好剑走偏锋,与之对阵,最大的苦恼便是永远不知道他的杀手锏会在何时使出。

    思绪飘忽了一阵,尚可喜回过神来,不由得自嘲地一笑。自己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年纪一大,人就变胆小了?还是在庞岳面前吃亏吃怕了?自己分明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又何必如此畏畏脚?

    明军要撤,尚可喜当然不会令其轻易如愿。此前制定的出击计划已逐步完善,就等着最后付诸实施。并且经过几日的调整,己方将士的心态已经差不多到了最佳,而明军却已颓态初现。如此大好的机遇若是失去了,下一次再想获得不知要等到何时。

    不过,尚可喜也知道,不管此时庞岳撤军的心情是怎样的急切,他都不是想走就能走得了的。因为在荆州以北还有湖广镇的一个营,一个最为精锐的步兵营。庞岳起身于微末之间,崛起于行伍之中,组建出麾下的数万人马着实不易,几乎不可能会丢下最为精锐的几千步卒直接南撤。就算庞岳能狠下这条心,他也得顾及其余部众的感受。因此,只要那个营撤不出来,庞岳就多半走不了,而自己也就还有时间。

    想到这儿,尚可喜一边下令派出信使前往北边喀喀木军中,告诉他,一定要将那一个营的明军继续拖住,如果需要援兵也可尽管直言,就是万万不可令其南下与主力会合。一边则召集各将前来,对决战的计划作最后修订。

    成败,便在此一举。

    当日头西斜,信使带回了喀喀木的答复,称那一个营的明军已缺粮几日,战力下滑得紧,今日倒是的确起了两次拼死突击,想南下与其主力会合,却都被打退、缩回了营寨里,不足为虑。至于援军,暂时还不需要,让尚可喜安心对付明军主力便可。

    得到了这一答复,尚可喜心中大定。

    晚上,荆州清军各部吃了十几日来最为丰盛的一顿晚饭后,便开始轮换着休息、警戒,静静地等待着军令到来。

    大战来临之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的尚可喜反倒放松了下来,安排好诸项事宜后便睡了下去。之后也不知睡了多久,直到被戈什哈统领轻轻唤醒。

    “王爷,明军营地中又有了动静,续顺公等人正在等着您过去。”

    尚可喜也不多问,直接起了身,由戈什哈们簇拥着出了城楼。(小说《九州河山皆华夏》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oo%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