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废博士,任‘民爵’!(求订阅)-《大秦嫡公子》


    第(2/3)页

    嬴政抬起头,目光冷峻的看着秦落衡,冷声道:“你认为大秦对天下士人的任用制度有问题?!”

    秦落衡抬起头,目光十分的坚定。

    作揖道:

    “臣不敢隐瞒。”

    “臣的确认为大秦任用制度有问题。”

    “博士学宫的设立,原本旨在让天下士人为秦所用。”

    “当初的择选标准,是以四海归一,以兴盛太平文明为主旨,尽可能少的以政见取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不以治国理念为标准,允许将不同治国理念的学派收纳的决定,明显错了。”

    “大秦的确当纳才。”

    “但应当纳的是拥戴帝国新政之才,而非是跟朝廷政见不合、观念不合、理念不合之才。”

    “当初朝廷决意以对待儒家为楷模,向天下彰显帝国新政的纳才之道,而今看来,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但这非是陛下之错,也非是朝廷之错,而是时势使然。”

    “如今儒家逃亡,百家大多远离关中,这已足以证明,当初朝堂的选择并不适用,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大秦始终是开放包容的。”

    “大秦也一直愿意唯才是举、唯能是用,只是当初的任用制度或许并不正确,百家除了儒墨道法,并没有再广议治国理念的学派了,博士当初授予的职权,仅适合儒墨道法,并不适用其他学派。”

    “眼下农家、墨家、名家等学派依旧还在咸阳,他们未尝没有仕秦之心,只是大秦现有的任用制度并不适合他们,以至让他们有些郁郁不得志,进而萌生了离意。”

    “天下或有些起伏。”

    “但终究还是会归属大秦。”

    “朝廷眼下的确可放任士人自流,但等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这些士人注定会成为秦人,无论他们愿不愿意,到那时,士人只有两条路,要么归隐,要么仕秦。”

    “臣认为当以长远着想。”

    “博士学宫的尝试已经失败了,但大秦纳才之心不可废,当不断革新纳才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壮大自身,削弱反秦势力,请陛下明鉴。”

    嬴政微微额首。

    淡然道:

    “你说的没错。”

    “博士学宫的设想的确失败了。”

    “然博士之职已是朝廷能给士人的最大限度,大秦不可能为了所谓的名士,为了一些所谓的爱才之名,就给士人极大权势,这岂非是本末倒置,寒了天下万千秦吏之心?”

    “你若是为博士、学士索要权利,那大可不必再言了。”

    “朕不会准许!”

    秦落衡面色肃然,拱手道:“陛下多虑了,臣此次非是为博士、学士索要权势,而是旨在革新士人的使用之法,博士学宫的设想已经失败,继续开着,只会浪费钱粮。”

    “臣认为当取缔博士学宫!”

    “于此同时。”

    “臣认为当给拥戴大秦的士人,赐予一定的殊荣,如同当初赐予民爵一般,大秦的爵位除了军功爵,其实还有民爵。”

    “民爵之特异,在于国家不承担俸禄,只彰其声誉荣耀与尊严,此举对天下士人同样受用。”

    “天下熙攘皆为名利。”

    “商贾爱才,士人则是贪名。”

    “而今天下的士人大多是沽名钓誉之辈,并无太多真才实学,但鱼龙混杂之下,大才之人往往不得志伸,朝廷短时是无法将有才之人择选出来。”

    “也无须择选。”

    “博士制度废除之后,天下士人想仕秦,只能走入仕一条路,若是他们真有才有能,自能够从万千秦吏中脱颖而出,臣此次上疏,非是为这些士人张目。”

    嬴政眼中露出一抹疑惑。

    秦落衡继续道:

    “臣此行是为不愿‘仕秦’的人。”

    “此不愿‘仕秦’,非是字面意义上的不‘仕秦’,而是那些不适合官场,但有真才实学,同时也想施展抱负的士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