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陛下当年迁大量六国贵族于咸阳,这是不是意味着,本就人口不足的山东之地,人口是不是更少了?” “山东郡县其实是地广人稀!” “官田大多闲置。” “把没有产出的官田,交给失田黔首有何不可?” “若是朝廷不愿,大可鼓励百姓开荒,以山东各地的现状,只要容许开荒,百姓大抵是死不了的。” “但朝廷必须给百姓减负。” “不然人人背着上百亩田地的租税去开荒,人都压垮了,又哪有心气去开荒?” “如此。” “推行使黔首自实田后。” “官府既有租税不减,甚至还有新增租税,朝廷的官田依旧是归朝廷,大家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 孔鲋话音刚落。 郑国直接起身怒骂道:“孔鲋你少在这胡说八道,就你这能力,也配被称为名士?简直是名士之耻。” 孔鲋面色通红。 愤然道: “士可杀不可辱。” “我这说的哪有问题?” 郑国喝道: “哪有问题?” “你说的哪都有问题!” “大秦能以不足三成之地,养活天下半数之人,是因为大秦坐拥巴蜀和关中两大粮仓,这岂是山东六地能比拟的?” “山东地广人稀,更是无稽之谈。” “覆灭的六国,除了赵楚,其他四国,哪有大规模抵抗过?他们的人口根本就没有减少太多,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各郡县的人口其实都在快速增加。” “而且......” “天下可耕种的田地并不多!” “不然山东郡县何至于土地兼并如此严重?” “你这难道不是在胡说八道?” “至于开荒。” “呵呵。” “孔鲋你到过田间地头过吗?” “春秋伊始,无论是秦,还是其他诸侯,百姓开荒,官府必定承诺三年不征租税,因为适合耕种的田地,早就被百姓拿来耕种的,只有不适合耕种的才要开荒。” “即便如此。” “历年敢去开荒的人都很少。” “因何?” “因为开荒大多是数年见不到收成,数年没有收成,哪有人敢在吃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去开荒?” “你的话简直蠢的离谱。” 众朝臣也是哄堂大笑。 孔鲋面色涨红,辩解道:“我只是打个比方,我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郑国你这厮,岂能把戏言当真?” “这不是害我?” 郑国冷哼一声,不为所动。 这个孔鲋分明荒谬的可笑,却总装作一副悲天悯人之相,还喜欢大言不惭的指指点点,若非顶着孔门的名号,文通君这名号是怎么都落不到他头上。 完全是个无能之辈! 见状。 子襄暗自叹了口气。 他来之前就多次叮嘱,让兄长不要随意出言。 这事与他们无关,这是朝臣之间的争执,他们没必要卷入其中。 只是自己这兄长,能力不行,却偏好出风头,心中有了点想法,就急着去卖弄,这下直接把脸都丢尽了。 但孔鲋毕竟是自己兄长。 他不能不护。 子襄道: “我兄长并非此意。” “但杨御史所言的确不妥。” “正如姚奉常所言,田政只是临时应急,非是长久之策,因而就算把官田租给失田黔首,官府也不会损失太多,等田制世人皆知时,未尝不能把官田收回来。” “这次改田政。” “本质上就是一次应急之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