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丰臣秀吉非常欣赏这种胆魄,正好老猴子也有意为本国海商清扫环境,索性做了个顺水人情,下达倭寇取缔令,并发兵剿灭海贼。 而此事也让岛津对许三官愈发器重,觉得他具有大魄力。 进入万历十九年以后,地位更上一步的许三官发现,萨摩藩变得异常喧嚣,出现大量外藩武士和足轻,看旗号本州、四国各地都有。 敏锐的嗅觉让他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因为倭国在形式上已经完成统一,没理由爆发大规模战事。 只有对海外用兵一条路可走! 而倭国列岛孤悬海外,最近的敌人是朝鲜,而李朝是大明的藩国,一旦被攻击,大明势必会出手。 出于担心,许三官利用自己的地位暗中展开细致调查,结果却发现,自己低估鬼子的野心了,小小倭国竟然做起鲸吞大明的春秋大梦! 所以,出于那颗爱国之心,已经过上锦衣玉食生活的他,毅然决定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开始自发做情报工作。 渐渐地,队伍扩大。 一个叫郭国安的闽省人加入进来,此君跟许三官经历差不多,被拐卖到异国他乡,但却凭借才干与敏捷的心思,在萨摩藩做了下级军官,指挥一帮倭人武士。 两人联合起来,从军事、历史、生活等方面描述倭国,洋洋洒洒五千余言,让大明对这个陌生小国有了参考。 而且,他们还正确推算出倭人准确的入侵时间,派出最信任的人回国。 但汉奸哪个时代都不缺。 许三官四处奔走搜集倭人情报时,背着小鬼子,行事异常谨慎,但却出于信任,没有瞒着自己人。 一群同样来自华夏的老乡背后捅刀子,向秀吉的亲信浅野长政告密,以期获得封赏。 丰臣秀吉一听,勃然大怒,他一心想着要征服大明,结果有人却跳出来坏事,而且自己还曾施恩于对方,当即叫嚷着,要狠狠收拾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账。 在被关押受审期间,许三官承受了各种严刑拷打,一口咬定,此事全是自己一人谋划,没有吐露出任何伙伴的名字。 而秀吉老猴子也想到了炮制之法,那时候,丰臣家新铸了几口特大铁锅,便下令要把许三官扔进去活活熬死。 得亏岛津义久念旧情,联络另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 秀吉最头疼也最看中的大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秀吉打败过,坐拥关东两百万石,麾下不乏猛将,更有很多附庸。 在德川的营救下,许三官幸免于难,只是象征性申饬一番,便被放归萨摩藩。 回归后,岛津家依旧对其很看重,像过去一样以礼相待,而他再度冒死,利用自身地位,将一名最信任的徒弟,送到去大明的专用商船上。 临别前,他与徒弟把臂相泣,彼此都清楚,两人这辈子再无可能相逢,许三官写了首赠别诗: 难域萍逢几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嘱咐忠君事,尽意叮咛灭寇仇。 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全是情真意切,浸透着许三官对祖国的热爱,他以苏武自况,哪怕深陷蛮夷之地,仍不改其节。 纵观其一生,没有取得过大明任何表彰,也没有被朝廷授予一官半职,一切付出,都是自发的,是出于对自身血脉的热爱,对故国的朴素情感。 这份爱国情怀令大明官员汗颜,那些背后捅刀子的国人,更是不配与之相提并论。 许三官一介布衣,屡遭磨难,好不容易在异国他乡过上安逸的生活,当察觉到国难将至,冒死立下一份不求任何回报的功劳。 这是不该忘记的事情。 而他的徒弟,祖籍抚州的朱均旺携带情报,趴在船舱最底层躲避追查,整整四十天没有爬出来。 当船一靠岸,朱均旺顾不上体虚,立刻去找当地军门张汝济,将报告递交给大明官方。 里面详细介绍了秀吉入侵半岛、侵略大明的计划,表明进军路线图、总兵力、倭国诸藩对此战的态度,并提供了如何对抗倭寇的策略。 朝廷盛赞:预说今日之事,合如契卷内中所云。 李朝人也附和:所论倭贼用兵之事,验之多重。 后者更是在战争爆发后,追问大明使者,这位许先生后续是否有更新。 而许三官、郭国安等人始终活跃在倭人阵营,上演着一幕幕发生在十六世纪的惊险谍战。 中路军,浙兵将领茅国器所依仗的,正是以两人为首,远羁海外且各有成就的大明子民。 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像是浮萍般,无奈成为日本人,后半生没有再踏上故土,却不敢忘记自己生于大明,甘愿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各种渠道为故国奉献。 /74/74455/29582542.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