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548章:大宋的言官,状元张孝祥 谏议大夫,是谏院长官,其下有司谏、正言等谏官。 所谓风闻奏事、不以言获罪,便是说的这些人。 谏议大夫的品级并不算高,只是从四品而已,其下谏院官吏品级更低,但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群人绝对是朝堂之上最头铁的一群人。 言官各个朝代都有,而且以直言敢谏求得青史闻名,就比如大唐魏征,名声千古。 但是,所有朝代的言官中,大宋的言官必定是最为嚣张、猖狂。 就比如宋仁宗时期,不完全统计,二十年时间,被台谏弹劾而罢免的宰执,多达二十三人!平均下来每年一个!要知道,这可是朝堂上最顶尖的臣子宰执,瞌睡面对这群喷子,依旧甘拜下风。 在之前的朝代,台谏是宰相之下的属官,而在大宋朝,台谏系统被单独分出来,成为单独的谏院,不管是地位还是身份都提高许多。 之所以如此,其根源还是在赵老大的身上。 赵老大立国初期,曾立下三条盟约!第一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自尽。 这一条倒是并不稀奇,赵老大本来就是夺的柴氏一族孤儿寡母的江山,再加上,当年柴荣对他也算是不错,因此,不管是为了心安还是为了安抚,都得善待柴氏。 至于第二条,便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所谓与士大夫共天下,正是由此。 想当年,寇准拽着真宗袖子叨逼叨,宋真宗气不气? 包拯一张黑脸赤裸裸的贴脸输出,喷的皇帝一脸口水,气不气? 要是在别的朝代,这样的人坟头草估计都几米高了,但是在大宋却不行。 就如同苏轼的弟弟苏辙,在坊间听闻传言,说皇帝后宫多。 待到上朝,直接喷仁宗后宫数千……哪怕这喷的毫无理由、毫无根据,可仁宗不仅不能处罚苏辙,还得捏着鼻子升了苏辙的官儿。 讲道理么? 言官一向不讲道理。 要说这些喷子……言官的存在,对国家的确有好处,这些言官大多是清流,不管是脑袋还是骨头都硬的很,至少大部分言官不爱财,只为名。 为了一个名声,他们敢在朝堂之上怒骂皇帝,为了一个名声,他们敢用脑袋撞柱子,用这条命来死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