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眘的视线在沈堂身上打量片刻,陡然说道,“你是不是猜到了这刺杀之事的幕后黑手?” 沈堂心中微动,面色却不变,“陛下……” 赵眘摆摆手,止住了沈堂的话语,“皇城司虽然依旧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是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哪怕不能直接查证到那人,可是前因后果联系起来,也足以让朕猜到他是谁了!” “尤其是一个自贬,真把朕当成了傻子不成?” 赵眘的话语带着几分愤怒和不屑。 “朕得太上皇选中,方得皇位,因此,虽然没有父子血脉,可朕却必须遵守孝道,视太上皇为父!这一次,朕会给他一个机会,可如果有再犯,朕不会在顾念当年情谊!” “陛下圣明!” 赵眘闻言苦笑,“天子,万人之上!可依旧不能随心所欲!朕每日临朝,虽不敢说天资聪慧,但是却勤而不缀,然,军中腐朽,吏治败坏,有时,朕感觉疲惫,甚至想要放弃。 可是,朕这天子之位,不仅代表着权势和荣耀,同样是一种责任,朕又如何置万民与不顾。” “陛下仁德之君,天下万民当庆幸!” 沈堂发自内心的说道。 赵眘不敢说堪比唐宗汉武,可是相比其他大宋的皇帝来说,不管是志向还是勤奋,都远胜之。 否则,就凭着赵构留下来的烂摊子,这大宋如何能够在完颜雍这样一个皇帝面前坚持下去? 历史上,虽然赵眘北伐失败,但是同样也让北国看到了大宋的血性,让他们看到了,也许他们可以吞掉大宋,可是,他们却同样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这便是为何,历史上会有着宋金两国数十年难得的和平。 只可惜,大宋的弊端积重难返,赵眘独木难支、有心无力,否则,若是有一干鼎力相助的文臣武将,他未必不能成为大宋的中兴之主。 赵眘喝了一口香茶,随后看向沈堂说道,“当年,你我君臣夜谈,随后你西进成都府!现如今南疆诸多部落归附,大理臣服,我们是不是依旧按照当年之计进行!” 沈堂正色说道,“陛下,如今南方,只有越李一朝以及罗氏鬼国未定,可由南疆诸部以及大理与此互相牵制,由此南方不会牵扯朝廷太多精力,吐蕃境内,接连大战,我大宋已经取得诸多战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