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九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大魏春》
第(3/3)页
只隔着一道栅栏,高肇立在夹道之中,李承志却靠着软榻,时不时的翻动着炉盘上的黄豆。
不多时,牢中便飘起了一股豆香。
“来几颗!”
李承志吹了吹豆子上面的炉灰,隔着栅栏往外一递。
高肇却摇了摇头,又张着嘴,指了指已缺了两颗的后槽牙:“年岁大了,已无福消受!”
李承志将烤的酥脆的豆子丢进口中:“司空已近花甲之年了吧?”
“五十有八!”
“即已行将就木,已无几年好活,司空又何必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你怎料定老夫是白日做梦?”
高肇反问一句,左右一瞅,找了处干爽的地方坐了下来。
李承志稍想了想,又自嘲般的笑了起来。
是了,便是再无六耳,高肇又怎会轻易承认?
他摇了摇头,又问道:“李意有一事不解!”
高肇手一挥:“直言便是!”
“我心意已决,定是不会为司空所用,司空心知肚明。故而为何不趁此机会,一劳永逸?”
高肇眉头猛的一皱:“救命之恩,难道都不能使你回心转意?”
救命之恩?
若非你设计,我焉能遭此厄难,更使李睿并九位家臣横死街头?
元英不过是一把刀,真正的仇人,是高肇才对。
李承志不由的嗤笑一声:“已至此时,司空又何必惺惺作态?我非元英,更未病的神智不清,是以司空又何必将我当做三岁幼儿一般欺瞒?”
盯着他看了好久,高肇才一声长叹:“我原以为,你便是心中怨愤,也会忍辱负重,虚于委蛇。待逃过此劫,才会与老夫计较!”
“李某自知若论谋算,予司空就如班门弄斧,因而就不陡增笑料了。是以也请司空直言便是,欲如何处置李某?”
“如何处置予你,还轮不到老夫置喙!不过有一句良言,倒是要忠告予你。”
高肇定定的盯着李承志,眼中泛着丝丝精光:“识实务者为俊杰,莫要再执迷不悟!”
李承志却半点都不肯示弱:“若我仍就执迷不悟呢?”
“那就莫怪老夫了,而今日来,便是知会于你!”
应是耐不得久座,高肇伸展了一下腿脚,神态很是轻松:“因关中之功,元鸷迁为敦煌镇将。授首辅元澄之意,上任之初便会暂驻酒泉郡,率军巡防西海无人之地。
另中山王薨天,辅臣空缺,太后恩旨,召奚康生入京,另迁元琛为泾州刺史……
因失职之罪,元晖卸任卫尉卿,领军之职,转迁为凉州刺史。李韶则迁为原、灵(薄骨律与高平)二州刺史。卫尉卿与领军一职由高猛接任。右将军刁整迁任夏州……”
李承志冷声问道:“怕不止如此吧?”
“这是自然!”
高肇捋着胡须,“因奸人从中做梗,关中之战你麾下属将皆有赏赐,唯你有功未赏。如今真相大白,皆为奸佞所为,是以你擅闯中山王府,擅杀属官,皆是事出有因。但此事轰动朝野,不可不了了之,故而还需稍施惩戒。
太后恩旨:功过相抵,你勋爵依旧为国公,且虚封改为实封,封地由泾州改为平州。另封你为镇东将军,镇守平州。只待中山王之丧礼毕,便可走马上任……”
稍稍一顿,高肇又轻声笑道:“除此外,老夫又向太后请旨,将你父迁为司徒参军,你长兄李承宏为司徒令史,二弟李承学则为司徒记室!”
李承志悠悠一叹:“难为高司空了……哦,不对,想必再有几日,就该称为司徒……你如此大恩,竟让李某不知如何报答?”
之前种种也就罢了,最令李承志不可思议的是,高肇竟将李始贤、李承宏、李承学尽皆收归帐下?
这不是人质是什么?
明知他在讥讽,高肇却只作不知:“你若真心报答予我,岂不简单?”
说着一顿,高肇将头往头往里一凑,声音低不可闻:“有朝一日,封你为王!”
“呵呵呵呵……”
李承志眼泪都笑出来了:“封你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