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六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大魏春》


    第(3/3)页

    但这份敏思,却不得不让他佩服:自己刚只提了一句,李承志竟就想通了其中关节,委实可怖。

    觉的若不出声,岂不是形同默认?高猛弱弱的辩道:“你焉知是叔父所为?”

    全天下,知道这件事的除了他和高英,就只有高肇,不是他还是谁?

    但如今远在千里,便是想将高肇砍上几刀以解心头之恨,也是鞭长莫及。

    不急,咱慢慢来……

    李承志猛吐一口气,一改咄咄逼人之势,悠悠一叹:“这次是真的。高昌便遣使来报,称年节之前,蠕汗丑奴便召令各部,欲征兵百万,为杜仑部复仇。

    而数日前,我方领大军赶到泾州,敦煌镇、酒泉郡均遣八百里加急入京,称柔然已于旬日前出兵,直指六镇……”

    柔然竟真已举兵来犯?

    不知叔父与元姓三辅知道消息后,会不会给自己几耳光,骂自己是乌鸦嘴?

    正这般思量,高猛又悚然一惊:“柔然举兵百万,而你就准备率这两三万民夫,与阴山之北迎之?”

    “我疯了才会这般不自量力?这只是先遣往北镇运粮的民夫而已。”

    李承志点了点案上舆图:“有窦领之前车之鉴,想必丑奴已不敢以轻骑奔袭,虽不至有百万之多,十数万大军该是有的。

    以胡族习性及用兵之法,若逢大战,便是不会携家带口,也定是会驱羊赶牛,允做途中之军粮。不然这十数万大军行进两千余里,一路难道还能喝西北风?

    故而胡军行军再快,一日也就六七十里,待至北镇,至少月余,是以时日尚算宽裕……待我至北镇,先征六镇之兵,而后再视情势而定,若柔然势大,再予朝廷请援也不迟……”

    高猛都被惊呆了:“你是关中讨逆都督,而非征北或镇北元帅,安敢如此行事?”

    “不是还有元怿么。再者,你当我呈于朝廷的那封奏章是自谦?”

    李承志懒洋洋的往后一靠,“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