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应是不应-《大魏春》


    第(2/3)页

    太过兴奋,方才竟未看到战报中屡次提到过的一个字眼:雷?

    李承志与元鸷里应外合,迫使陆延弃沃城而逃,用的是雷。凉州遗部数日连灭杜仑十二部、攻克头曼城,用的是也雷……

    此物竟有如此之威?

    高肇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陪着元恪,于华林院观看李承志试雷那日:除是响声大一些,好似并无有何威力,比起那火酒差远了……

    高英倒是稍稍平缓了一些,急声问道:“他……李郡公呢,可还在沃野?”

    “他是讨逆都督,怎可置近十万大军于不顾,久悬于外?”

    高肇摇了摇头,“大胜当夜他便启程,连夜赶住夏州了……”

    又要打仗?

    高英的心不由的一缩。

    她很想现在就下一道诏书,将李承志召进京来。但更清楚,军国重视岂能儿戏,八辅,都括高肇,都不会任她胡闹的……

    心中隐隐担心着,听殿外一阵嘈杂,元澄、元英、游肇、刘芳、崔光等相继入殿。个个脸色潮红,似是激动不能自己……

    “莫请安了,且先看看吧!”

    得知李承志安然无恙,高英终英恢复了几分临朝称制、母仪天下的太后的威严。淡淡的一挥手,让高肇将战报传了下去。

    加上七辅,及元晖、元渊等领军大将,殿内足有十数人,不可能一个挨一个的传阅,自有专事宣旨的太监诵读。

    听几句,众臣脸上的讶色就会浓一分,再听几句,又会浓一分。等战报读完,便是殿中皆是老持承重、很少喜怒显于色之辈,也被惊的目瞪口呆。

    都是快成了精的人物,不然也轮不到元恪临死前予他们托孤。即便战报平铺直叙,但这些老狐狸怎能听不出其中隐藏的真相?

    孤军深入、深入虎穴也就罢了。李承志竟然只靠着百余家臣、并那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听都未听过的什么遗部的数十驿卒,可能两百人都不到,就夺下了沃野城?

    什么里应外合?

    虽然杨钧予战报中就提了一句,但除了高英,谁还听不出来?

    “郡公予城上力阻逆众,其家臣以雷轰之,破开城门……”

    意思就是这城门可不是诈开的,而是李承志硬生生的夺下来的。之后元鸷才与虎骑进的城。

    可见当时战况之激烈?

    一众大臣,特别是如元澄、元英、高肇、元晖等领过军,且身经百战的,心中已然浮现出了当时的情景:李承志横枪立于城上,力克千军……

    身先士卒,置生死与度外……这种事情,也就只有李承志能干的出来!

    众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先帝遇刺,李承志舍生取义之时……

    又听到大败胡骑、生擒窦领之时,已有人按捺不住,大口大口的喘起了粗气,就如元渊。

    但当念到最后一句“臣以天雷助之,凉州遗部连攻杜仑十二部,攻克头曼城,斩敌近十万……”,像是都牙疼的一样,殿中先是齐齐的响起一道吸气声,而后就如时间停止、个个如同雕塑。

    所有人都泛着类似的念头:不可能……绝不可能!

    杜仑部又不是阿猫阿狗?

    郁久闾丑奴之所以答应杜仑部由漠北深处迁住祖地,其意不言自喻:和元魏于阴山之南置六镇同出一辄,就是用来抵御元魏的。

    可见其战力?

    慕容鲜卑初兴,南下侵占云中、河套时没有将其灭族。始祖力微(拓跋力微)背刺倒戈、鸠占鹊巢时,没有将杜仑部灭族。柔然兴盛,与元魏在山北打的不可开交,动辄死伤数十万之时,也没有将其灭族。但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个凉州遗部,突然就将好像怎么也打不死的杜仑部来了个一锅端?

    且只靠着数千兵?

    怎么想,都觉的仿佛在讲笑话……

    但一时间,却无人敢置疑。

    只因谁都明白,以八百里加急送予京中的急报意味着什么。且以杨钧和李承志的为人,也绝对不可能大放厥词,窃此贪天之功……

    偌大的太极西殿,突然就陷入了沉寂之中。

    高英起先有些不明所以,稍一思索,便是为何如此,两道秀眉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又微不可察的露出了一丝冷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