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章-《大魏春》


    第(2/3)页

    他微一伏身,伸手从马腹下摘下皮袍披在了身上。

    也倒是不用担心,连备马都裹着毡。但相应的行军速度也慢了不少,自天亮开拔,至近夜还不到两百里。

    对骑兵而言,且是一骑三马,这个速度已经很慢了。

    急奔约一个时辰,大军行至一条黄河支流。身边就有随行的向导,经辩认后称,至大成县城已不足四十里。

    避免战马脱力,再者太阳已落下山,能见度很低,若要急行,必须起灯。因此李承志令大军暂歇两刻。

    人已然吃过,自然是伏在马背上啃的肉干和炒米。马的问题也不大,接令驻军的第一时间,骑兵就给战马与备骑戴上了料兜。

    这两日气温很高,白水里河中已然有水流动。便是入夜,冰也结的不是很厚,两三锤就能砸开。所以不用担心没地方饮马。

    营中虽忙却不乱。

    李睿与李聪赶着自己关李承志与李亮的坐骑与备马,到河边饮水。李亮则寻了干柴架起了火,给李承志热着牛奶。

    李承志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嚼着肉干,望着巨一樽怪兽般的狼山,似是在出神。

    营外传来一阵嘈杂,李承过回过神,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李亮正要迎出去,见元谳快步奔来,他又停下了脚步。

    “大帅,大军方驻之时,有十数骑自东岸而来,并赶了数百只牛羊,说要劳军……”

    自昨日“柔然内侵,令各戍、各关收拢镇民,严防死守”的邸报传到各县后,散于县城之外的镇民便蜂涌而动,急向县城、关城内搬迁。

    而这其中,大多都是散牧于阴山之南的牧民,且胡族要占大部。

    故而大军一路行来,时不时就会遇到举族搬迁的部落。而自天亮起兵到此时,听闻是北去迎敌的大军后,主动赶着牛羊来劳军的牧民,这已经第五波了。

    但除了拉和撒,大军连下马烧口热水喝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杀牛宰羊?

    李承志不假思索道:“拒了!”

    李谳稍一犹豫,又道:“来人称:其子破落汗为源都督帐下亲卫幢帅,其为五原县第三领民酋长(朝廷认可的胡族首领,非正式官职,但可世袭),有领民千帐,可集族兵千余以助大帅……”

    破落汉?

    这个姓氏很少见,应是匈奴后裔,但为何听着极是耳熟?

    李承志稍一思索,心中一动:破落汗拔陵?

    怪不得这么熟悉?

    就是这个破落汗部落,在部族首领拔陵的带领下,打响了六镇起义的第一枪。

    算算岁数,拔陵应该才几岁,还是个稚子。且姓破落汗部落只此一家,想来就在不远处。

    要不见一下?

    李承志有些失笑,想了想,又摇了摇头。

    若是刚穿越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人物,李承志说不定就会见一见。

    但到现在,特别是自元恪死后,李承志的心思已淡了不少。

    元恪本还能活个五六年,但说死就死,可见历史早已面目全非。

    至于那些如雷灌耳的人物?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具有枭雄之资,只有时势造英雄。

    若没了时与势,如破落汗拔陵、鲜于修礼、莫折大提、胡琛、杜洛周、葛荣这些应运而起的六镇叛军首领,还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又如尔朱荣、贺拔岳,乃至高欢、宇文泰等因平叛六镇之功而逐步成势、最终问鼎天下的英雄若失了时势,还能剩多少气运?

    李承志没有集邮的习惯,不然早就动手了。

    比如宇文泰之父宇文肱、独孤信之父独孤库者均为罗鉴治下之领民酋长,若李承志想见,一封手令就能召来。

    高欢也不难找,若费点功夫,说不定还能找到李唐的先祖。

    但有什么用?

    他摆了摆手:“也拒了,令其连夜过河,往五原县城,莫要在大成县地界逗留……”

    元谳应了一声,返身离去。

    不多时,便听一阵呼喝声和马匹的鸣嘶,且渐向东去,想来是那破落汗首领已被遣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