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 出征-《大魏春》
第(3/3)页
若只是持节先行,行虚实之道,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此次出兵,急于征伐是假,敲山震虎才是真。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表明朝廷与叛逆决一死战的决心,以防止如元丽、崔祖螭之类猝然响应起事的逆臣越来越多,从而形成燎原之势。
不然为何明知临九隆冬、冰天雪地之时行军极难,朝廷却依旧悍然出兵?
而一众顾命大臣千叮咛,万嘱咐,让李承志步步为营的用意就在于此:至少要保证大军行进至梁州与元怀接战之前,冻死、冻伤或病死的非战斗减员不能太多。
再者冬日攻城,与送死没什么区别,所以朝廷早有决议:若无异变,开战之时不能早于惊蛰。
甚至将李承志的行军之期都已定死:绝不能少于两月!
从洛阳到梁州只有一千五百里,最少要走六十天,平均下来一天才二十多里?
而四万大军,有大半都是骑兵,爬也爬到了。
所以李承志都不用轻车简骑,只是以正常的行军速度,至多一月就能行至梁州。
而且也确实如其所言,就只镇慑地州这一点而论,李承志就很有必要先行一步于关中开衙……
“你意欲何处立帐?”
“泾州!”
一听泾州两个字,李韶的心又放下了好几分。
一是泾州地处关西腹心,与梁州、薄骨律镇相距甚远,二则是泾州刺史是奚康生,相对而言从逆的可能性极小。且与李承志渊源颇深……两相一叠加,至少不用担心大军都还未到,李承志却先让元怀斩了帅夺了旗。
“何时动身?”
“等大军出了司州地界……最多三日后!”
“带兵几何?”
“至多两营:一营虎贲,一营虎骑!”
只带两千?
虽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李承志绝未狂妄到靠两营甲骑就能平定号称雄兵百万的元怀的程度……
李韶稍一沉吟:“可让杨钧陪你同行?”
李承志无半丝犹豫:“可!”
至此,担心已去了九成。李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些笑容:“一路小心!”
“世伯放心……”
李承志重重的一点头,又举起了酒杯。
但堪堪送至唇边,便听车外的元谳秉道:“大帅,有人在道边挥旗。旗令杂乱,不知其意,但看旗号,应是武士将军……”
武士将军,高湛?
李承志稍稍一顿,放下酒杯,又歉意的抱抱拳:“二位稍待,某去去就来!”
“帅驾莫停,继续行军,我稍后就来……李亮随行即可……”
“是!”
听着车外的应对声,一行十数骑似是向北行去。
杨钧狐疑道:“李承志应的如此之快,来人定与其交情不浅……嗯,十之八九是新晋武士将军高湛……莫不是高肇暗有定计,临时来授?”
自朝廷决定出兵至今,有半月有余,高肇有多少定计给李承志授不完,何需到大军开拨之时于途中拦驾?
李韶心中一动,将北侧车帘掀开了一角。
官道之外四五里就是邙山,一道黄土铺就的大道直通山林,李承志正策马疾奔……
帝陵……高湛?
不会是……太后吧?
怪不得拜将之时只匆匆露了一面,就再未见其踪影?
若有交待,宫中时为何不言,非要予先帝陵前拦下李承志?
心中猜疑着,李韶举起了酒杯:“十之八九……但今时不同往日,高肇已不是先帝时的高肇,李承志也不是先帝时的李承志了,且由他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