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大魏春》


    第(3/3)页

    甚至可能还要经过门下省和中书省:因为有些人的去向,一般的衙门根本查不到,只在圣旨和奏章中提到过。就如那个赵绥娘,连宗人府都未记录其被元勰临幸过,只当是府中寻常的歌姬……

    元雍也是出于于元勰的恻隐之心,要着反正要买,就挑了原先于侍奉元勰府中的数十个买入府中。事后才由那妇人告之,并称已为元勰生育过一子。元雍当时差点被吓破胆。

    就因此故,元雍才想着法不责众,偷偷给元怿、高肇等一人送了几个……

    试问,关系没硬到一定份上,想查到这些人的去向都难,更何况联络到一起?

    也别说皇帝了,就连李承志都怀疑,是不是元雍、元怿、高肇、元嘉当中的一个?

    此时说不定就在耍苦肉计……

    “猜不出?那就去查……”

    元恪紧紧的咬着牙,双眼眯成了一条缝:“李承志,不提与朕分忧,便是为你自己报仇,你也不该心慈手软……朕赐你天子令,难道是当摆设的?”

    李承志连忙应道:“臣不敢!”

    皇帝分明是在怨他予元雍、元嘉等人辩解……

    “朕乏了!”

    见皇帝闭上了眼,李承志拱了拱手,悄无声息的退出了暖阁。

    刘腾与元晖就守在殿外,见他出来,皆是一脸钦佩。

    钦佩个毛线?

    就如皇帝所说,便是为了给自己报仇,他也要查个水落石出。况且,皇帝虽然已经疑神疑鬼,但还没到见谁都想杀的那一步……

    元渊眼中则尽是感激之色:若非李承志,他别说此时还守在殿外,事宫禁之责。即便没被下狱,也职爵尽去,被囚于府中了……

    李承志叹了一口气,又拱了拱手:“非下官之责,本不该多嘴,但下官思来想去,还是觉的予寺卿、侍中、中郎建言一声好……”

    稍稍一顿,他将声音压的极低:“宫禁之中,还是多留意些!”

    三个人头发都立起来了,傻了一样的盯着李承志。

    李承志分明在说:难保贼人不会狗急跳墙,再来行刺。

    扯什么蛋?

    能近陛下身前的医官、采女。哪个不是从头搜到脚,恨不得连腋下长了几根毛都恨不得数个清清楚楚?

    还是说,李承志在怀疑他们三个?

    “下官不是在隐射三位!”

    李承志稍一沉吟,索性一摊手:“不怪陛下多疑,就只一个赵绥娘和杨彪(元愉的舅弟,被李承志捅死的和尚),贼人是如何如何寻到的?”

    想来想去,好像暗人最合适……

    刘腾气的想骂李承志的娘,偏偏无法反驳。元晖眼中寒光隐动,似刀一般的刺着李承志:“李侍郎之意是:我暗卫中出了内奸?”

    李承志没否认:“如今乱的如一团麻,下官哪敢下定论?贼人初衷,无非就是想让陛下对太尉、司徒、司空、颖川王等暗生猜忌,从而引生大乱……

    但如今奸计未遂,难保不会狗急跳墙。故而下官以为,还是小心为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