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一步到位-《大魏春》


    第(2/3)页

    为此,李承志决定双管齐下,一步到位:给钱!

    细化之后便是:家中有子弟参军者,即便是辅兵,每月都有禄米一斗。

    若是战兵,禄米翻三倍,还能分到城外官田二十亩,可免费租种一年,并免费借予骡马、僧民帮忙耕种……

    办法既简单又粗暴,却极见成效:自动跑来应征入伍的贫民子弟,把门槛都要踏破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像,无非是乱贼来回骚扰抢掠,大部分的农户因为田离坞堡太远,没办法种地,只能坐吃山空,同时发愁今年过冬的粮从哪里来。

    此时一听有钱可赚,家人还有地可种,自然争先恐后……

    为此李承志还费了点周折,因为胡保宗和郭存信坚决反对。

    他们从来没听说过,州郡征兵不但不用丁卒自己备甲、备粮、备衣物、备兵器,还有钱粮可拿、良田可耕的?

    就连胡保宗都觉的,李承志凭什么给朝那人当保姆,还要李家出钱、出粮、出兵器甲胄?

    这数万亩官田免费给李家耕种一年,产出的粮能不能抵平都还是问题。

    但李承志认为帐不能这么算。

    要知道,只要胜了,就有缴获……

    胡保宗和郭存信表示呵呵呵:一群流民组成的乱贼,你能有个毛的收获?

    他们甚至很奇怪,就算李松等人对李承志言听计从,但为什么他都已经动摇到李氏宗族的根基了,这些李氏族人别说劝,连声都不敢吭一吭?

    为什么?

    李承志动了个毛线的李氏宗族的根基?

    不但没动,还在不停的大把大把的往回捞……

    再说了,谁说流民就没有缴获的?

    乱兵抢了那么多的农庄,甚至还有坞堡,其他的不论,铁总有几斤吧?

    到郎君手里,三十斤生铁就能锻一副精钢札甲,拿出去,至少能换三百石粮……

    即便不说有没有战功可捞,对李家来说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李松等仆臣脑子被驴踢了才会去劝李承志……

    一时半会想不出好借口,李志也只能拿忧国忧民、不忍看百姓涂炭这一套来糊弄。

    胡保宗一边怀疑,一边感动的稀里哗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