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家国天下-《大明第一太子》


    第(2/3)页

    朱标又接过奏章确定不是因为有人大规模兼并迁民土地后才开口说道:“儿臣的意思是应该让凤阳官府加以抑制,不惜代价的开荒从短期看虽然能增加不少耕地,但如此大规模的开垦山林并非好事,何况围湖稻田不利水利循环,一旦影响了淮河,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朱元璋倒是没想到这些,他还想着百姓如此辛勤耕耘是大好事,还准备让地方官府加以鼓励呢,不过他也清楚自己儿子在这一方面的见识非凡,何况凤阳帝乡在他心里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又皱眉思考了起来。

    朱标见状又加以劝说,保护自然环境这在华夏是一种早已潜移默化的传统,毕竟我们就是崇尚天人合一,但毕竟只是一种情怀,对朝廷来说百姓耕种大于一切。

    但是破坏自然的代价却是实实在在的,朱标可是知道未来会传出来的那句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虽然不知道这是迁民唱出来的还是凤阳父老乡亲唱出来的,但是此谣对朱元璋的讽刺却是十分明确的,朱标自然不愿意看此词在今世再出现扎了自己父皇的心。

    当初他迁民的时候就仔细思考过了,为何凤阳未来会落得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境地,首先凤阳多丘陵,地贫瘠,常有荒灾,说原本是个好地方那是放屁。

    而自己父皇对家乡确实爱的深沉,开国后最先修缮的驿路就是南京直达凤阳的,整整修了二十站,所谓想要富先修路,凤阳有了能直达京城的大道,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之后的迁民更是没有什么问题,凤阳百姓经乱世灾年四散奔逃,绝大多数都已经死在了外面,单靠剩下的那些想要重建凤阳那是不可能的,迁民落户恢复民生利于凤阳。

    之后更是派遣两位开国侯爵督导修缮凤阳水利,其他各种有利民生的措施也经过李善长杨宪等人的筹划一件件落实。

    就前段时间朱标跟随自己父皇回乡祭祀皇陵所见,凤阳远比他为吴王世子祭祖时候所见的富庶繁华,原本荒芜人烟的地方如今百姓稠密,州府县城内也是商贾如云酒肆林立,一派的兴旺发达之象。

    那时候他就好奇,凤阳是如何破败的,不过现在是看出来些端倪,大量山林被无计划的开垦,大规模的阻断河流围湖稻田,持续的水土流失定然会影响淮河下游的生态环境,这些若是放在其余地方也就罢了,毕竟环境有自愈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