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政局纷乱-《大明第一太子》
第(2/3)页
还不等其他人附和? 胡惟庸就惶恐的站了出来,朝着上面的朱元璋躬身说道:“臣何德何能当此大任? 还是由左相主管最合适。”
汪广洋赶忙站出来推脱? 心想这破事可别想塞给我,朝堂上大多都是淮西人,自然是力挺胡惟庸了,毕竟有交情在? 说不准还能捞点好处。
就在这时吏部尚书站出来挺起汪广洋? 有吏部天官带头,汪广洋的呼声突然也有了起势,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胡惟庸在刻意压制己方的人。
甚至还故意让人去支持汪广洋,胡惟庸是个明白人? 杨宪怎么死的他可是亲眼看见的,杨宪当年的声势如何他更是再清楚不过? 怎么敢在朝堂上显露更多。
朱元璋父子俩站在高处看着下面的群臣,俩人都不自觉的微微眯了眯眼睛? 竟然没有一个人来举荐太子主管此事,难道他们真以为朱标只是来观政的? 都是在故意装傻罢了。
只可惜? 最后的决策权依旧在皇帝手中? 这些人也只能是建议罢了,朝中当然有完全忠于皇帝的孤臣,就比如最先开口的礼部官员,只要朱元璋一个眼神,立刻就会有很多人推举皇太子殿下。
不过那不过是他们想看到的,脊背贴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虎目越来越幽深,神态静默的看着下方你来我往的朝臣们,尤其是那些淮西老弟兄们。
本来都是很可爱的人,现在却各个丑陋的很,是胡惟庸的人不要紧,可为什么要去推汪广洋,装模作样是在给谁看?在你们心里咱就那么好骗吗?
朱标突然后背一寒,微微侧目看向了自己的父皇,那对幽深的眸子里仿佛翻滚着血浪,朱标心中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悲悯了一下,自己父皇无疑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人之一,否则也不会从托钵行乞的行僧坐上龙椅。
这样的人最厌恶的就是别人把他当傻子,下面那些人感觉自己演的不错,可在朱标眼里都破绽百出,更别说在对他们知根知底的朱元璋眼中了。
胡惟庸一直低头推辞所以没有发现,而下面的汪广洋刘伯温都已经察觉出来了,汪广洋突然觉得流放也挺好的,起码不至于死人。
刘伯温叹了一口气,站出身说道:“太子殿下入朝观政也有段时间了,听闻近来的奏章都是殿下亲手批阅的,不愧为我大明储君,臣为圣上贺,国本永济,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