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鸿儒指指远处大唐援军团的方向, 又指指倭国军团的方向。 “带路?” 九头魔君略微疑惑时,只觉脑袋顿时就想明白了。 “您放心, 我一定带路,给您带好路!” 九头魔君被通风、禺狨两位魔君打发出来探查异状。 若真是妖师降临,妖师也不准备打杀大伙儿,只是教育教导众魔君,他们就前去凑个热闹,听听聆讯。 若涉及什么大场面交锋,需要协助妖师击杀真武宫主等过于风险的事情,他们就打个酱油,拖延拖延时间,等到事情过去。 九头魔君就是被打发出来的干苦活的探路者。 他对李鸿儒屡屡提及自己想弄死通风、禺狨两位魔君,虽说是两面三刀时表忠心,但心中确实也有这么一点点念头。 听到李鸿儒的指示,这让他脑袋一歪,随即就决定听从。 九头魔君也不清楚前面有什么危险和异状,但李鸿儒既然知晓,他肯定会跳到李鸿儒一边。 “难道前方有什么绝境,尖牙会反坑一把通风、禺狨, 但我似乎没听说过这白江入海口有什么特殊?” 九头魔君难于想通,索性也不去想。 他应下李鸿儒的要求,而后直接踏波返了回去报讯。 “一刻钟后应该就相遇了!” 大型航船时速并不算快,一个时辰能航行四十里到六十里左右。 若双方对向航行,这种时间无疑会缩短。 此时双方的距离已经不足三十里路。 一方在喜庆敲锣打鼓欢迎朝廷援军,一方准备前去援助百济遗民军团,又因为身体的异状略微偏离航向。 李鸿儒激荡着风浪,踏入高空中不断观测。 “近了近了,只有两里路的距离了!” “双方似乎都有注目到对方的船队!” “旗子也拉起来了!” “师叔就是猛,依旧航行不误!” 一刻钟的时间很短,随着双方船队的靠近,也愈加看清楚彼此。 大唐朝廷对倭国不喜,但少有想远渡东海征战倭国的念头。 而倭国则是作为辅助军团的存在,并不想正面与大唐朝廷军团交锋。 双方的态度都有些踌躇。 大唐军团的人数不算多,航船不足百艘,还载着诸多后勤辎重的粮食等物,只做了航行通过海域的计划。 倭国军团人数高达数万,航船数百艘,密密麻麻如同饺子下水,但倭国人是来捞好处的,不是来和大唐朝廷拼命的。 “冲!咱们船大,撞死那帮不知道让路的臭东西!” 刘仁景大喊,背后的大刀直接指向倭国水军。 大战中,谁喊出第一声‘杀’“冲啊”,必然会出现大量跟随者。 尤其刘仁景是熊津代理都督,十余艘引航的大船已经让亲兵操控,必然听从指挥。 大唐的航船少,但冲锋在前。 又有倭国船队在踌躇中偏转航向欲要掉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