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原有的文气元神依旧存在,具备七品的能耐,而体内又多了一套运转的武魄元神。 这是一种宛如孪生的景象,也有类似于文武双全的某些特征。 最终确认的结果毫无疑问,刘仁景在这场争锋中有彻头彻尾的胜利。 甚至于刘仁景此时在剥夺仙庭那位下凡的大修炼者具备的能耐。 这是仙庭武官下凡,但又被刘仁景修成了文官的模样。 这是在很早以前就逃脱了被安排的命运。 正常而言,年幼时的刘仁景被这种仙庭下凡者所影响,更应该具备武力,走上武魄元神的修行之路。 但一切在修行时发生了意外。 这让李鸿儒有了另外的询问。 “我们……我们当年太苦!” 被李鸿儒询问,刘仁景的思绪陷入了四十余年前。 那时的他确实勇武有力,同龄人中可以以一打三。 但那时的大唐并不安稳,内忧、外患、天灾。 李保国带着家破人亡的客氏四处逃难时,刘仁景也遭遇了没有向上修行资源的困扰。 修武者对外在需求明显,涉及炼化气血,对饮食的要求较高。 在那种年代,即便刘仁景想修武,他也难于向上,最终会碌碌无为。 “而后我就四处捡书看,能借到什么书看什么书,能学什么书就学什么书!” 刘仁景缓缓吐声。 没有系统的修行,他早年的修行堪称混乱。 这不是他一个人如此。 对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而言,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即便是世家大族也不例外,何况当时他们的家族已经因为动乱落魄了下去。 大伙儿能学什么都不会有太多挑剔。 即便是不完整的典籍,诸多人也照学不误。 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少人可以具备挑剔的资格。 刘仁景修武被时代硬生生逼着转向了修文,也不得不发愤图强向上。 梅、兰、竹、菊、松五人中,刘仁景的修为最高,但他混迹的圈子只有这么高,除了秉性和兴趣方面的问题,这或许也能说明其他问题。 “我入了宗正寺,这其中的原因只是宗正寺能收缴各类道书道经”刘仁景嘘唏道:“我看这类书没有任何门槛,也能任由我翻读。” “师伯英明!” “你别看我对道家人喊打喊杀,但我私下修行的道经并不少”刘仁景吐声道:“人人都以为我是传统的大儒,但我实际上只是个半吊子文人,若是要我在道家开宗立派,我也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本事!” 刘仁景吁出一口长气。 他不仅仅是儒家文人的半吊子,也有道家人几分水准,眼下他还具备了半吊子武将的本事。 年岁到了六十岁,刘仁景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拿刀上马作战。 这很不实际,但又在他身上切切实实发生了。 近半年的不断修行,他在晚年有了一番莫名的际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