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唐王朝安然更替不乏边疆的戒备,吐浑国这种情况也很正常。 国与国有区别,针对的方式也有着区别。 若将松赞王暴毙的死因归结到常年交战的吐浑国身上,这必然掀起一场灭国之战。 见到慕容忠烈,李鸿儒不需要猜就清楚目的,他甚至还能觉察到弘化公主很可能想着先下手为强的念头。 但十岁小孩揍三十岁的成年人,先下手为强并不会带来什么优势,反而会因为挑衅被暴揍。 这就是如今吐浑国和吐蕃国军团实力方面的对比。 短短十余年,弘化公主能牢牢实实掌控着吐浑国王庭,不仅仅是弘化公主手段和大唐撑腰,更是因为吐浑国缺乏重将与文臣。 在面对庞大的吐蕃国时,吐浑国内又不具备句骊国崇山峻岭的天险和冰冻气候,也没有大唐构建的阵法守护,一马平川的地形只能跑。 “没有其他方法吗?”慕容忠烈问道。 “你觉得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李鸿儒反问道。 “就是兵法书上提及的暗度陈仓、攻心计、借刀杀人、釜底抽薪、声东击西、顺手牵羊……” “走为上策!” 还不待慕容忠烈将东土的兵法典故一一提出来,李鸿儒就有着总结。 从十年前开始,他就不再是慕容忠烈的依靠。 这是李鸿儒最早脱离的混水。 这也让他在后来扯离大唐朝廷关系有着轻车熟路的接受。 但凡牵涉过深,或许他收获非凡,但必然会被牢牢捆绑越陷越深,最终惹出难于收拾的场面。 毕竟他只是一个人,而不是能解决万事的真正靠山。 若他有那种大本事,他如今还来当什么使臣奔丧。 “若吐浑国被吐蕃国当成出气筒收拾掉……” 看着慕容忠烈失望而去,李鸿儒不免也有余念。 国度的生生灭灭极为正常,他并不在乎吐浑国的存在与否,但若是吐浑国这片疆域被吐蕃国侵占,大唐的一个小藩国西凉国就会完全被隔断。 按东土疆域的规则来说,即便西凉国臣服,也不会再属于大唐皇朝管辖的东土势力。 而这个小藩国中坐落着万寿山五庄观。 待到那时,除非大唐朝廷能在短时间内将这片疆域打回来,否则镇元子再也没了理由保管贞观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