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就好!” 李鸿儒点点头。 朝廷中官员远比李鸿儒想象中要安静,并没有闹出什么大矛盾。 有新皇的旨意,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撑腰,裴守约的日子显然较为好过。 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的争议,彼此的相处显然较为轻松。 在去年,诸多官员保持了平级和调任的上升,又有老一代如尉迟恭、唐俭等官员的隐退。 而新皇的政策也以安抚为主,甚至不乏大赦之举。 从登基以来,除了边疆引发的一些纷争之事,新皇的过渡非常安稳。 “不过……” “不过什么?” 听着裴守约汇报近况,李鸿儒连连点头,待得后来,裴守约发声则有了一些吞吐,这让李鸿儒微有皱眉。 “咱们国内没什么涉及动荡之事,但吐蕃那边出大事了!” “吐蕃国出大事?” “我听人说那位松赞王和王妃齐齐过世了?” “什么?” 听了裴守约的话,李鸿儒不免有了失态。 他皱紧眉头,又在那催促裴守约详细叙说。 只是裴守约虽然不乏涉政的资格,对一些擦边事的了解程度显然有着不足。 李鸿儒询问再三难知详细,不免直接出了府邸大门。 傍晚拜会帝王不合适,但拜会长孙无忌没什么问题。 这也是李鸿儒最方便找的大官员。 除非面临唐皇过世这种大事,长孙无忌永远有一尊身体会放置在太尉府中。 只是连连的踏步,李鸿儒的身体随即有着远远的消失。 “松赞王死得离奇,只怕是与那些教派脱不了干系,可李台正一张嘴巴又守得紧,半个字也不说!” 王福畴府邸中,看着李鸿儒听消息后转瞬即逝的身影,裴守约喃喃了一声,只是他不免觉察出李鸿儒的神情似乎有着一丝失态。 “莫非李叔和那个松赞王的感情很好?” 裴守约一时难于想通李鸿儒失态的关键,但看李鸿儒纵行的方向,这明显是走向了重臣府邸处。 “长孙大人和褚大人让我多专注国内之事,看来国外之事也要分一些心思才行了!” 自己第一次汇报显然有缺失,裴守约也只得吸取教训,免得李鸿儒下次还要出门探寻信息。 他伸手来回掐算,待得连连占了数个吉卦,裴守约这才看向了长安城门方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