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生死簿上测出了一个大问题。 这让李鸿儒和袁天罡都没了在酆都地府晃荡的心情。 两人相互注目,各自看了许久。 “你是钦天监的人,有职责向皇上汇报此事”李鸿儒道。 “我不是钦天监的,我早就退出了钦天监,如今我只是一个被皇上拿去干活的道家散人”袁天罡干巴巴道:“你是朝廷中人,你才需要去上报此事!” “这又不是我查出来的事”李鸿儒回嘴道:“我也没本事查生死簿!” 事情是知晓了,但唐皇信不信,又是何人去禀报成了一桩难事。 《秘记》的前车之鉴就在往昔。 但凡他们嘴巴欠缺利索,少不了落个蛊惑的罪名。 但不禀报上去又不行。 这不仅仅是唐皇自己的事情,更是涉及朝廷,也涉及大唐诸多人的安宁。 “那也不能让我去禀报,我只是个寻龙脉的,压根就不用去给帝王算寿命!” “那你怎么测的?” “还不是你刚刚开口什么生死簿能看到帝王大限的时间,我就被你勾起了念头!” “可这句话是你最开始说的啊!” 袁天罡和李鸿儒争辩好一番,两人相互好一阵甩烂摊子。 事情都愿意尽心尽力,但谁去冒头是另外一码事。 处于这种大事件的漩涡中,任何人冒然插入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患。 李鸿儒不是往昔的李鸿儒,袁天罡也不是往昔的袁天纲,但两人相互注目时,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那缕苦涩。 即便是对一个普通人说‘哥们,你活不过明年’,由此引发骂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要对一个帝王说‘哥们,你活不过明年’,那袁天罡和李鸿儒也只能联想到历史上的‘神医扁鹊’。 扁鹊性直,医治时也是实话实说,至于别人信不信就是另外一码事。 待得无药可医时,扁鹊亦只能跑路。 当时的扁鹊尚能跑,如李鸿儒和袁天罡这样的能跑哪儿去。 两人也没能耐解决唐皇的阳寿问题。 若将事情放在朝堂上,单单生死簿一块石头定人寿命的原理就讲不清楚。 像他们这样大概率落个妖言惑众的下场。 “你不说,我不说,咱们都不说,先预备预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