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踏入魏徵画像的画宝,迎面而来的是魏徵劝谏心得。 魏徵也没搭理他,更无须是询问,而是自顾自不断的叙说。 这是唐皇最头疼的大臣,恼怒的时候恨不得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但魏徵又是极为有能力的大臣。 朝廷如李鸿儒这样的馋臣不少,专挑好话说,但如魏徵这样的谏臣不多,而要谏言到帝王头上去,这种人更是稀缺。 谏言不可能有多好听。 甚至于唐皇被人打一巴掌时,谏臣们还会劝说唐皇一定要忍住憋住。 大唐国忍了很多年,待得爆发时的打击也威震四方。 可以说,大唐有此时的盛景离不开谏臣们的功劳。 若底蕴不足时动刀剑,如今的大唐定然还会陷在战争的泥潭中,甚至于和汗国杨荷依旧纠缠也并非没可能。 魏徵是众多谏官之首。 三年前更是上位到太子太师。 “你到底是朝廷的人,还是仙庭的人!” 魏徵的能力在大唐朝臣中并非顶尖,敕律之术便不如杜如晦。 李鸿儒定下心思时,也开口询问魏徵。 他的话并未让魏徵回头,依旧有着高声的阐述。 “你可知纸包不住火,一切的真相迟早都会浮出水面,在你死后,陛下便推了你的墓碑进行查看!” 李鸿儒的高声并无太多作用。 魏徵依旧有着高声的诵读。 这是大修炼者在过去将自己寄托的念想存在于其中。 对魏徵而言,这或许就是他当时最想表述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你应该心知肚明,这些内容只可能皇上和太子等寥寥数人有机会看到!” 排除阎立本私藏导致的意外,魏徵遗留的这些内容只有少数人有资格看到。 魏徵的话并非对他说,而是有着专门陈述的对象。 李鸿儒心念一动时,身上的皮肉迅速有着变化。 “魏太师!” 待得他恭谦问上一句,这位一直对着空气叙说的谏臣终于将嘴中的话语停了下来。 “殿下,你来了!” 仿若被触发到魏徵念想中相应的设置,魏徵此时的状态才有了改变,开始拱手行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