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来是隔离大唐太远,难于交流互通,二则是容易引发大唐和吐蕃国的恶意。 若是要挑刺,李鸿儒这种事情能挑出很多刺来。 但有来舍人此前的遭遇,又有李义表提前的叙说,众臣中倒是没有人再站出行列声讨。 一番话到劫比罗伐窣堵国,李鸿儒也取出了断成两截的承影剑。 “今日的朝会……” 只是见得断成两截的承影剑,唐皇眼中多了一丝疲惫的异样。 他挥了挥手,站起了身体。 这让李鸿儒止住了嘴中的话语。 李鸿儒看向唐皇时,只见唐皇的手指点了点承影剑,又呼了身边的侍官,这才对着李鸿儒开腔。 “你继续说!” 唐皇似乎有止住这场朝会的心思,但又将心思硬生生压制了下来。 待得侍官捧着断剑回唐皇身边。 唐皇的目光已经转到了承影剑上。 “这柄剑是什么时候断掉的?”唐皇启口问道。 “十八年十月!” 李鸿儒中断口述到舍卫国,直接回复到唐皇。 “承乾是十二月走的!” 唐皇的语气有些轻微,看着承影剑一脸的恍然若失,目光有了失神。 李鸿儒的剑是太子亲赐,也在同一年伴随太子而走。 这是一柄失去了灵魂的剑器。 即便是铸造者张九鸦亲自出手,也难将这柄承影剑复原到最初。 剑断了便是断了,再难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他当时呼了你的名字!” 一柄断剑,似乎勾起了唐皇的回忆。 “他说若是你在,他就不会输了!” 唐皇目光放向李鸿儒,这让李鸿儒将目光垂了下去。 “皇上,臣只是初回的长安”李鸿儒抱掌道:“这两年一直在前往天竺的旅途中。” “是谁给你改名,是谁算计朕,是谁在给你改命?” 诸事回望,唐皇亦是有着后知后觉。 在长安城这一团浑水中,有早早离开者,也不乏最后关头才远行者。 大唐的十七年。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太多。 作为太子最重要的心腹之一,李鸿儒去了西天竺之地。 这甚至于还是他亲自做出的批示。 李鸿儒躲了一趟足以粉身碎骨的大灾。 唐皇思念的情绪有些失控,他首次在朝堂之上发出了一阵阵咆哮。 “他能给你改命,为何不能替承乾改命。” “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若是知晓承乾的命不够硬,朕为何要请人批这种命!” “傅人君这是误我!”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