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同大梵天提出的‘法开四方’,很多事情需要很久之后才能显出真正的成果。 这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在争夺东土的过程中,婆罗门是最早出局的一方。 舍利子被镇元子削掉一品,大梵天此时没有任何心思。 相较于空乏的理想,他此时只想偏居一隅之地,或许安乐,或许传承,就让日子这么慢慢的流逝下去。 他和妙音叙说上数句,这才化成一道光芒远远飞遁了出去。 “一派青山景色优,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远离逻些城,更是等待数日,待得诸多佛陀自行散去,李鸿儒本以为接下来是坦途。 但他见得远处一个素衣白服的僧人吟唱声传来,就知道一些小心思全然没用。 婆罗门这些人早就等着他了。 或许逻些城中不方便接触,对方才等到了此时。 李鸿儒注目着对方,只见僧人嘴中的话语一停,双手合十作揖行了礼。 “行礼再多也没用,你们有什么话痛快点说,能应的我应下,不能应下的你们也别纠缠我!” 李鸿儒思索着对方的口中的禅语,这似乎有提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但他一时间难于明白对方的真正意思。 这些佛陀和道家那批相师没区别,说话含含糊糊说不清楚,总喜欢说一半藏一半。 李鸿儒止住坐骑呵斥上一声,这让前方的僧人并无任何恼怒之色。 “我等对吐蕃国并无恶意,只是前来与您结上一份缘。” 僧人双手合十开口,目光凝向李鸿儒。 这让李鸿儒稍微有些懵。 他寻思数秒,微微皱眉时亦是有着猜测。 “大梵天主?” 李鸿儒低声询问一句,顿时见得前方白衣僧人的身体微微闪烁,褪去了此前的模样,显出大梵天的脸孔来。 “松赞王果然有慧眼!” 大梵天主赞叹上一句,这让李鸿儒一颗心中苦水难收。 他在吐蕃惹出的事情就那么点,若非惹出了求那跋陀,那便只有妙音。 求那跋陀显然没可能和他结什么缘,说话风格也全然有着不同。 李鸿儒只是稍做联想,就开始有着基本的猜测。 他说上一句,顿时见得大梵天乐呵呵开口。 李鸿儒无力吐槽。 也不知夹杂了什么误会,如今松赞王明明就在逻些城中,大梵天还睁眼说瞎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