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高甑生状告李靖的事从去年发酵。 李靖有两个人证。 一者是宁王,宁王在吐浑王庭,距离遥远。 一者是李鸿儒,李鸿儒当时去了五庄观,难于联系。 待得宁王死讯传来,也便轮到了等待李鸿儒。 李鸿儒回来的隐秘,但耐不住经常往崇文馆跑,被一些人注目到,这件牵扯数月的事情又开始进行着推动。 不仅仅是大理寺,朝廷亦重归于探讨。 事情虽然摆在那儿,但总归要解决。 如今人证也回来了,事情就该继续进行了。 李鸿儒的证词摆在了大理寺的案桌上,一番调查传呼之后,大理寺内部激辨诸多。 事情分对立,有支持李靖一方者,也不乏态度激烈反对者。 李鸿儒是个人证,但李鸿儒拿不出任何有效的证据。 没有确凿证明,单凭一份担保书并不能论证。 若李鸿儒没凭据的担保书有效,这样的担保书可以随手拿出上千份。 但李靖提及李鸿儒可以作证,李鸿儒又确实给出了这么一份证明的担保书,诸多的集火点瞬间便有了转移。 大理寺没法去提审李靖,事情的解决摆到了朝堂之上。 “只要审核太子中舍人李鸿儒,必然等同于强审李靖,也能得知真正的结果!” 李鸿儒去过朝廷数次。 两次军功赏赐,一次榜眼的新科策问。 如今则是被提审。 世事变迁之快得让李鸿儒都有些不适应。 一样的场合,众朝臣不一样的态度。 李鸿儒立在朝堂之中。 在那宝座上,是沉闷脸黑的唐皇,又有太子居于下方。 李靖属于仙庭大修炼者下凡的事情牵扯过大,又被高甑生提及将来很可能谋逆,便是唐皇都难于掉以轻心。 此番是重审,即便唐皇再不愿,也需要前来见证。 朝堂之上,李鸿儒也见到了幕后给高甑生出谋划策的唐先生。 这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者,穿着红色的地方文官袍,眼中不乏闪烁透亮的光泽,有着极为不错的文人实力。 对方的言辞犀利,更是直接点了李鸿儒的名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