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缘私利文武不合,临危难洪公受命-《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1/3)页

    江西,南昌府

    身为满清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的金声桓,近来的心情可谓差到了极致。Ω笔趣阁WwW.biqUwU.Cc新年刚过,巡抚章于天和巡按董学成便再一次来到他面前旁敲侧击。听那意思似乎就是,如果他金声桓再不把当初从江西各府县拷掠来的金银交出,那他们就只好如实上奏朝廷,请多尔衮来评评这个理。

    当时,金声桓再次坚称没有,可章、董二人却依旧不肯罢休,言语中的威胁成分反而还增加了不少。而金声桓自然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如何受得了这种气?当场便拍了桌子,大呼送客。若不是还有着对满清虏廷的顾虑,他甚至会直接上去扇这两人几个耳光,再直接让他们滚蛋。像这种牵涉到双方重大利益之事自然没有多少缓冲的余地,双方也就再一次闹得不欢而散。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章于天和董学成不是宰相,肚里当然也就撑不了船。别说是船,就连小木排也撑不了。自从那一次之后,各种明里暗里的打击报复便如雨点般随之而来。

    按照惯例,金声桓军中所需的部分粮草是由巡抚衙门出面筹集。但最近的这一次,当金声桓派去的人找上门的时候,却连章于天的面也没见着。几度求见之后也只等来了章于天的一句风凉话:金军门帐下金银何其多也!何种上等粮草募集不来?

    金声桓更是火冒三丈,要是换做大明那阵,他恐怕早就领兵去把巡抚衙门砸了个稀巴烂。可如今也只能在私下里大骂:章包衣欺人何其甚也!

    江西巡抚章于天是辽东人,清崇德六年(1642年)举人,属于满清汉官中资格较老的一类,也一向爱以“辽人”、“入关前旧臣”自居,对金声桓这类草莽出身的降将不大看得上,对其先投流寇、后投左良玉、再投清廷的三姓家奴经历更是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鄙夷。而金声桓也完全看不起章于天,认为他不过是包衣出生,要不是当年老奴翘辫子之后洪太大兴科举,他还不知已经累死在了哪个主子的田间地头,哪还轮得到他当他娘的什么巡抚。因此在暗地里一概称之为“包衣”。

    但现在就是这个“章包衣”仗着虏廷的支持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这让金声桓不得不产生了一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英雄落难之感。

    说起来,金声桓对满清虏廷的贡献不算小,当年在九江随左梦庚降清后,便自告奋勇地向多铎请求为大清开疆拓土。之后,与王得仁一道为满清打下了除赣州、南安之外的江西大部分地方,擒杀了明永宁王朱慈炎和明江西巡抚邝昭。

    当时,金声桓本以为自己不劳驾满洲主子一兵一卒就打下了如此广阔的地盘,肯定能博得虏廷的青睐、得到特殊的封赏,却不料虏廷根本就没那个意思,仅委任他为“镇守江西等地总兵官”。后来金声桓又上书请求虏廷另颁敕书、授予他“节制文武”、“便宜行事”的权力,也被虏廷果断回绝,仅将他的职务改为“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并规定“剿抚机宜事关重大者,该镇应与抚、按同心商略,并听内院洪督臣决议。”

    费尽心血却得不到预期的回报不说,反而处处受到掣肘和压制,现在就连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也能随时在自己面前颐气指使。面对这样的结果,金声桓不仅恼怒、失望之至,对自己当初的降清之举也产生了深深的质疑。此外,前些日子帐下几个幕僚和副将王得仁说得那一番番话也再次浮上心头。

    正在心烦意乱之时,有亲兵来报,说是王得仁求见。金声桓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点头同意。

    王得仁绰号“王杂毛”,农民军出身,原本是大顺军将领王体中的部下。而王体中原来又是镇守德安的大顺军制将军白旺的下属。弘光元年,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大顺军生内乱,王体中乘机杀害了白旺,率部向阿济格投降,之后被授予副总兵之职,与金声桓一道攻取江西。后来,金声桓眼馋王体中的实力,便又勾结王得仁将白旺刺杀,吞并了他的人马。王得仁也因此改换门庭,成了金声桓的下属并继任了江西副总兵一职。

    “军门,您听说了没有,章于天那老混球去瑞州了。”王得仁一进门便嚷道。

    “知道了,他说是去出巡,体察民情。”金声桓冷哼道,“如此爱民,真不愧是青天大老爷,百姓们的好父母官呐。”

    “他去寻个鸟!这老混球心里那点心思,我还能不清楚?他无非就是看着咱们的银子眼红,却又得不到,便只好找那些富户们拷掠勒索去了。奶奶的,这老混球,还有董学成那王八蛋都已经掉钱眼里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一提起章于天和董学成,王得仁也是恨得牙痒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