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请安(一)-《锦书良缘》
第(2/3)页
于是对一切混不自知,王嬷嬷看着低垂着头的刘清素又看了眼余氏“太太待姑娘的热忱之心姑娘也是明白的,太太是姑娘的母亲,姑娘也素来敬重太太的。”
“是呀母亲。前几日抽空绣的荷包还望母亲指点。”
青竹连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荷包。
“哦,我看看。”
“太太,咱姑娘绣的这荷包真好,绣的竹跟画出来的一样。”
余氏也满意地点点头。
“母亲您别听王嬷嬷胡夸,再浑说下去我估计母亲您就再见不到我了。”
余氏和王嬷嬷听得刘清素此言具都愣住了,余氏说“这是何意?”
刘清素扑哧一声:“我都被你们夸得飘飘然上天了,你们哪能再见。”
听完余氏和王嬷嬷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余氏笑着指着刘清素道“你啊就是个促狭鬼。”
“能博母亲一笑再促狭也当得。母亲既觉得清素荷包绣得不错就再让女儿表个孝心就将荷包送予母亲如何?”
余氏道:“那敢情好,你既如此我少不得表示一番,王嬷嬷去吩咐夏荷准备二姑娘爱吃的青梅羹和玫瑰酥。”
“劳母亲惦记。”刘清素站起来向余氏福乐福。
“说别客气你还是那么多礼数。得亏老夫人仁慈要各房用了早膳才去请安。不然就光你这么多礼数还不得累晕了。”
“母亲说的是。”
饭毕,余氏与刘清素一道上主院给老夫人请安。老夫人黄氏祖上曾以一篇《劝征》使得皇帝大为感慨:“得黄卿朕之幸,百姓之幸!”后来上一世刘清素嫁给威远候世子向绍辉后有次闲谈向绍辉提起满是激动才知道那是劝谏书。
老夫人在闺阁便素有贤明,据说老太爷慕名求取七次上门,老夫人和老太爷感情也一直很好,几十年只得一个庶子,还是为了顾忌彼此的名声纳了老夫人身边的一个样貌平常的三等丫鬟。几个子女甚为敬重老夫人。
老夫人对嫡子嫡女向来看重些,又因老太爷去世后越发的信佛,故而心肠软和不少。府里但凡不出大错,到了老夫人这里也是得过且过。再加上似乎自己外公与老太爷交好,自己生母亡故,老夫人对身为嫡女的自己也向来疼爱些,也因此常引得二房母女的不满。
门口刘婆子见了母女二人:“大太太安好,姑娘安好。”刘婆子不似王婆子壮实中气十足,刘婆子现年六十有余了,之所以还留在府里据说是刘婆子是府里的老人,儿子媳妇都不在了,就一个孙女也早都嫁人了。
老夫人自老太爷去世后好静,加上老夫人体恤便留在府里守门。别看是守门,若不是有上一世刘清素也不知道老夫人时不时的私底下招刘婆子闲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