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大人物们的聚会-《小军阀》


    第(2/3)页

    这就是美国社会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尽管富兰克林.罗斯福为美国的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但他却依旧无法得到美国上流社会的认可。

    其实如何仔细分析的话,还是能够得出一些结论的。

    罗斯福的新政,这时已是强弩之末。他创立新法的本领,在初任总统那两个百天已差不多用完,提出而尚未通过的那为数不多的法案,都是跟国内重新抬头的保守思想格格不入的。国会山进行改革的劲头已经消耗殆尽。

    而对于有产阶级来说,这时既已从1933年初的恐慌中脱出身来,他们发现罗斯福所谓“复兴”原来并非要回复“新时代”的繁荣,于是反感更甚。

    罗斯福要改变局面,可是尽管他出身于资产阶级学校·来往于上层社会,他要变革的却不会有利于有钱的人,而要造福于受压迫者。企业界一致认为,罗斯福老是谈论什么“被遗忘的人”这只有助长社会动乱!

    于是,《美国新闻》由戴维.劳伦斯署名,《纽约先驱论坛报》由马克.沙利文署名·《巴尔的摩太阳报》由弗兰克.k.肯特署名,先后开辟专栏载文抨击新政。《星期六晚邮报》更是专门容纳一批作者,大叫今不如昔。《晚邮报》有个主笔愤愤然写道:

    “说什么美国企业界领  导失算,其实不如说全世界都失算了。”

    这个刊物还发表文章为雇用童工极力辩护,硬说“对美国孩子进行发家致富的启蒙教育,最好的办法是从小让他干活”。后来卡特.格拉斯也议论新政派说“托马斯.杰弗逊托马斯.杰弗逊是不会理睬这帮子人的!”

    由之可见,反对罗斯福,是个阶级路线问题,不是什么党派之争的问题。

    攻击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越来越恶毒,分散到韦斯切斯特县、奥林奇县、格罗斯地角、迈阿密海滩、布鲁克莱恩、隆梅多,在格林尼治、谢克海茨、斯科茨代尔、凯尼尔沃思、温内特卡,在华尔街、斯台特街、栗树街、拉萨尔街等游览地、高级住宅区和工商业中心。

    有些攻击,采取比较轻松的形式,倒也有趣。

    例如有的说:有个精神病学家死后上天堂,马上被送去给上帝治病,“因为上帝害了自大狂,以为自己是罗斯福”。又有的说:“为什么工程兴办署的工作人员很像所罗门王呢?因为他随意挑选对象,遂即上床睡觉。”

    彼得阿诺画了一幅漫画,画着一群衣饰过分华丽的富豪要到“穷奢戏院”,去“喝罗斯福的倒彩”一.

    除此之外,有些陈词滥调也是常常听到的:“那个人”!“那个家伙”打算破坏美国的生活方式不能靠乱花钱来度过大萧条我们的孙子还要付出代价的反正领救济的有一半是外国人,少发救济,扩编警察¨

    “那个人”的笑脸是假的,是整形外科医生安上去的他一辈子没挣过一分钱,就靠他老娘的收入过活。他反正是个犹太人,祖先是荷兰犹太种,改了姓,还不是个纽约犹太油子.

    总之,美国的上流社会对于富兰克林.罗斯福极尽侮辱之能事。

    由于受到老板的影响,艾蒙克先生对于罗斯福也是仇恨的,因此当他听到俱乐部里这些攻击罗斯福先生的话后,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你好,艾蒙克先生。”伯利恒钢铁的总经理,也就是那位被罗斯福讥笑过的尤金.格雷斯先生出现在了艾蒙克的面前,并且向他打了招呼,这让艾蒙克觉得受宠若惊。

    随后,马尔维克公司的总经理也同样的和艾蒙克打了招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