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青岛-《小军阀》
第(2/3)页
王恒岳更加清楚,无论是段祺瑞、曹锟,还是吴佩孚、张作霖,他们的确曾经是军阀,但他们却是一群爱国的军阀!当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当国家尊严受到践踏,王恒岳坚定的相信:
他们,一定会挺身而出!
段祺瑞和曹锟同样也非常清晰的明白这一点!
他们知道自己是来做什么的。他们也更加知道,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面前,和王恒岳的那些私人恩怨完全可以放下。
大总统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在奋战,他们也同样如此!
“所以,我想请泉公和仲珊兄进入山东,同样充当顾问,办理交涉。甚至......甚至还有可能拿两位当替罪羊......”
在进入青岛前,王恒岳的话到现在还在段祺瑞和曹锟的耳边响着。
他们并不在乎自己会当替罪羊,如果能够把青岛收回来,那么,这个替罪羊自己认了。
不过。王恒岳的这句话里还带着另外一层意思:在青岛,段祺瑞和曹锟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能把青岛问题解决,惹下多大的祸来都由大总统承担着!
段祺瑞和曹锟的官方名义是“青岛省政府特别顾问”,这两个特别顾问,手中握着很大的权利,甚至能够调动跟随他们一起进入山东的两个师!
段祺瑞和曹锟,按理说也算是日本方面的“老朋友”了,在王恒岳统一全国的时候,日本为了自身利益,曾经给予了北洋政府很多帮助。
因此当他们出任“特别顾问”之后,日本方面甚至表示出了欢迎......
而段祺瑞和曹锟这两个袁世凯一手培养出来的嫡系,长期混迹于政坛的昔日军阀,也表现出来了他们的精干。
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他们并没有直接和日本发生冲突,而是通过了一些方式,向青岛方面的日本人传达了自己的“友谊”,甚至在到达山东没有多久,即以私人身份“拜访”了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大岛建一和“民政长”秋山雅之介。
这给日本人造成了一种错觉:段祺瑞和曹锟和中华民国的大总统王恒岳完全不是一路人,他们还是日本的“朋友”。
段祺瑞、曹锟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为了大计,牺牲一点个人名誉也算不得什么了......
1920年10月,段祺瑞和曹锟精心策划的“大佳盐厂拍卖事件”和“长福轮事件”接连上演......
青岛的盐业是日本人最为关注的。
欧战期间,日本国内工业用盐猛增。1918年-1919年间,日本发生盐荒。1918年10月7日,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制定《青岛盐业管理规则》,宣布盐田开张、使用需经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许可,规定输入日本的盐税每担银3钱,低于内销盐税,青岛盐输往外省的每担盐税2.5元,附加捐1.5-1.8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