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溥仪、张勋-《小军阀》


    第(2/3)页

    溥仪抵达天津后,即致电康有为,让他前来天津。康有为接电后马上动身,他不顾年迈体弱、旅途劳顿,当晚即风尘仆仆地前往张园“觐见天颜”,自然还是三拜九叩,跟当年觐见光绪帝的礼节无异。君臣重温旧梦,凄凄惨惨戚戚。继而,康有为以“进德、修业,亲贤、远佞”谏言,溥仪则感其忠心可嘉。

    康有为这次北上,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康圣人”。北京的“反对优待清室大同盟”公开发表宣言说,作为保皇党首领的康有为,与宗社党党魁升允及其他复辟党羽,麇集天津,秘密会议,“将谋倾覆共和”,“孤注一掷”!

    为此,该社团向各界紧急呼吁,扩大“反对优待清室大同盟”,监视溥仪、康有为和其他清朝遗老的行踪,并调查日本方面与溥仪集团的往来关系。

    但是,民国政府,尤其是那位大总统,对此却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东方时报》甚至以《清朝圣人》为题说:“惟是康氏为清朝圣人,而为民国之不祥人。彼每有所图谋,则必不利于民国。故吾人于其来津也,不得不有所惧焉。因改老子之言,而致慨叹曰:圣人不死,大乱不止!”

    康有为按自己的观点,依次分析了美国、法国等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从而做出结论:中国形势、风俗与格格相反,民主、共和,对中国来说仅虚名而已,中国的政体不能脱离中国的具体情况。在他看来:民国、共和是中国祸乱之源,一切政体都不能适应中国国情,中国惟有立君主才能有望,在康有为看来,只有溥仪才能救中国。

    康有为的长信强有力地鼓舞了溥仪及其身边遗老,给了遗老们极大的信心,他们在张园召开“御前会议”

    而在这个时候,同样住在天津的张勋也来拜见溥仪了。

    张勋是中国现代史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以他导演1917年为期12天的清帝宣统复辟而扬名天下。

    张勋出身贫寒,有过许多义举,捐款在北京建立会馆,资助在京的江西籍学生和贫苦人士,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举世闻名的方志敏、张国焘、许德珩等曾得到过资助,他们当时都是北京大学的江西籍学生,另在奉新还用粮款救济当地灾民和孤儿寡妇。

    张勋见到溥仪时候,他毫不迟疑地走到溥仪面前,趴在砖地上就向溥仪磕了一个头。同时粗声粗气地说了声:“皇上好?”

    溥仪略有吃惊,心中颇有些感动,赶忙向前搀起他说:“上将军好?上将军请起。”

    说着溥仪上前拉起张勋,一同走向客厅门。

    客厅里摆的是硬木桌椅、西式沙发、玻璃屏风,非常讲究而又不伦不类。溥仪与张勋在一个圆桌边对面坐下,张勋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纸烟。

    张勋说:“皇上来天津这么些日子,住得还习惯吧?臣本应前往晋见,但是皇上住在租界,出入多有不便,没有去给皇上请安,还望皇上包涵。”

    “上将军客气了,我在天津住得还可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