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元帅-《小军阀》


    第(2/3)页

    广东地方派军人有时和国民党联合以对抗桂系,有时又在南方与北方之间、国民党和桂系之间摇摆不定。

    两广是在督军团叛变和国会被解散时宣称“自主”的。北京复辟时,桂系便高唱出兵,不过实际上却没有行动,主要是想利用时机以统一广东的军权!

    驻粤滇军以及朱庆澜所属的警备军也想北伐,但是桂系不肯给予军事装备。。

    广东的桂系既然是统治者,对于滇军和地方武力便吝不予军费,逼得驻防各县的地方军纷纷就地筹饷。

    朱庆澜以省长名义发行救国公债,滇军则提印huā税甚至扣留鸿安公司的鸦片以充军费。桂系便以此为理由打击滇军和朱庆澜。

    桂系所搞的自主,完全是一种投机手段,他们认为自主是半独立,在半独立情的下,他们采取联冯倒段的策略。

    在国民党方面。

    8月18日,孙中山在黄埔公园宴请国会议员,商讨召开国会问题。考虑到来粤议员不足法定人数,决定效法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举行国民议会的先例,召开“国会非常会议”。25日非常国会开幕,31日通过《中华民**政府组织大纲》13条,规定中华民国为戡定叛乱、恢复《临时约法》,特组织中华民**政府。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元帅三人,由国会非常会议分别选举之。

    《临时约法》的效力完全恢复以前,中华民国之行政权由大元帅行使,大元帅对外代表中华民国,元帅协助大元帅筹商政务。军政府设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交通六部。为了适应护法戡乱的战争需要,军政府没有采纳《临临时约法》规定的内阁制,而采取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中提出的党、政、军权合一的大元帅制方案,实行军事、内政、外交合一的元首制。

    9月1日非常国会根据军政府大纲选举大元帅,孙中山当选,次日补选元帅三人。

    三位元帅是:川矜巡阅使王恒岳、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四川督军唐继尧。

    可惜的是这个护法政府根本没有得到西南军人的支持,云南唐继尧不理不睬,而桂系陆荣廷更为冷淡。

    至于那位川矜巡阅使王恒岳,更是对这份所谓的任命看都未看!

    非常国会选出王恒岳为元帅后,王恒岳迅速去电不受元帅,非常国会和孙大元帅都去电劝勉,同时派章炳麟为劳军使,携带元帅印前往正在贵阳的王恒岳,请王恒岳接受。王恒岳仍然拒绝接受。

    王恒岳的态度铁板一块,刀刺不入,水泼不进,让孙中山很是恼怒。

    不久孙中山又发布命令唐继尧为川、滇、矜三省靖**总司令,可是唐继尧哪里肯受这份虚职?

    川滇矜三省靖**总司令?现在四z:和贵州都在王恒岳的控制之下,自己这个总司令除了滇军,还能指挥谁去?

    好像说好了一般,非常国会选出的三位元帅虽然彼此间明争暗斗,甚至大打出手,可是在对待“元帅”这件事上,却是出奇的保持一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