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二章 打,不如拉!(360月票加更)-《小军阀》


    第(2/3)页

    很好,自己这次又赌对了!

    赌的就是日本只敢虚张声势,在四刚他们不敢动。

    现在,也该自己退一步了!

    “乐山事件”在全国ji起了重大变故,但在四川在中日两方的“默契”下,却反而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但这样的沉默,却只是暂时的?

    用江湖上的话来讲,就是粱子已经结下了,就看双方谁的耐心好,谁更卒实力了!

    但二十一条却终究还是签署了,这也许是袁世凯一生中最痛心的一件事了。

    在确定答应日本修正案要求的时候,袁世凯召开最高层的国务会议,像粱启超、康有为这样的人也参加了袁世凯在会上讲话:“此次日人乘欧战方殷,欺中国积弱之时,提出芶刻条款。经外部与日使交涉,历时三月有余,会议至二十余次,始终委曲求全,即冀达和平解决之目的。但日本不谅强词夺理,终以最后通牒,迫我承认。中国虽弱,芶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

    中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为权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有为之事业。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谓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之委曲、

    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

    我负国民托付之重,决不为亡国之民!”

    袁世凯的话落地有声,但历史却不会再给他十年了许多人将接受二十一条的责任归咎于袁世凯,其实袁世凯却力争国权到了最后一刻,只是由于国力弱小,根本无力与蒸蒸日上的日本抗衡。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当时袁世凯最大的政敌正是二次革命后以日本为基地进行反袁的孙中山,而这位孙中山一路都大力鼓吹日本制裁袁世凯。

    其实不光是孙中山,还有一个人也对袁世凯失去了信心:蔡榜!

    蔡榜之前是真心支持袁世凯的,南北谈判之时,本着维护统一的目的,是袁世凯定都北京的支持者。二次革命时,多次为袁世凯辩护。

    但着二十一条条的签订,蔡锷对袁世凯彻底绝望了。

    天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