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边线发球点,距离两个篮框中心,分别是10米,20米。 15,边线发球,比较苛刻一点,定点发球,不可横移。 16,底线发球,比较自由一点,可以左右横移半米。 (二)罚球站位。 1,张伯伦区域:由罚球线两端向油漆区引出两条平行于变向的直线,在油漆区两侧分割出两个横宽0.64米、竖长5.79米的长条,便是张伯伦区域。 2,罚球站位,便是在张伯伦区域之中的三个罚球站位上。 3,第一站位:距离端线1.8米至2.65米之间的小方框,横宽0.64米、竖长0.85米;通常是内线球员的站位。 4,中立区:距离端线2.65米至3.05米之间的小方框,横宽0.64米,竖长0.4米;罚球时不允许有人进入此区域。 5,第二站位:距离端线3米至3.85米之间的小方框,横宽0.64米,竖长0.85米;通常是锋线球员的站位。 6,第三站位:距离端线3.9米至4.75米之间的小方框,横宽0.64米,竖长0.85米;通常是后卫球员的站位。 (三)合理冲撞区。 nba的球场中,篮下以篮筐的中心为圆心,以4英尺(1.2米)为半径的半圆,此区域被称作合理冲撞区。 站在圆弧线以内,只要防守队员与进攻队员有身体接触,都可能会判防守犯规。 在线外,防守队员则可以提前站好位,如果进攻队员用身体接触了防守队员,会判进攻队员撞人。在合理冲撞区内,在对方进攻时,防守球员如果跳起来才不会被吹罚犯规,不跳就会被吹罚防守犯规。 (四)三分线变更历史。 79-80赛季,1979年9月15日,nba联盟决定将一道边线距离篮筐6.71米、顶弧距离篮筐7.25米的半圆形弧线画到联盟常规赛的场地上。从此,一道彩虹般的圆弧彻底变革了nba。 此前nba的比赛除了两分球就是一分球,根本没有三分。 93-94赛季在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员,平均每人出手次数为165次,最高次数也只有292次。 94-95赛季,nba联盟将三分线的距离缩短为6.70米,于是众球员蜂拥而上,都想在三分线上牛刀小试,结果该赛季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员,平均每人出手258次,最高的达到425次。 这种人人都能投三分的局面,很难反映出一个球员的远投能力。 97-98赛季,nba联盟将三分线的位置又挪回了最初的7.25米。 第(2/3)页